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yu-e破站水龙王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Lj
ljtljtljt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确实,本来来镜像就是来涩涩的,没想到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辩论,真是意外之喜
yu-e破站水龙王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jtljtljt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确实,本来来镜像就是来涩涩的,没想到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辩论,真是意外之喜
有种在看《奇葩说》的感觉hhh
Lj
ljtljtljt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emonaid
coukou111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虽然0人问我,但我觉得这样讨论其实有点预设立场的嫌疑。yu-e老师的回答也采用了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措辞。

按照你给出的论据,这种行为确实就是(你认为的)自我矮化。然而,这种论据实际上是你已经概括过,由你的立场理解的信息。哪些言论能够证明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其中采用的论据是个人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虽然你确实是和比较同频的yu-e老师进行的讨论,但从旁观者角度(像你说的那样,你期待的是公开的辩论),但我姑且觉得这种评价要有一个确切的对象比较好,不然很容易把讨论导向到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中。

其次,人的自由意志是会被环境影响的(视环境的程度甚至也能到你所说的支配的程度),所以其实你的说法是有一点高高在上的,你不能替自己立场以外的身份考虑所处的环境。有寓言云:释迦牟尼在江上与奶龙对弈,奶龙问:“猫非有腮类,胖猫怎潜水?”释迦牟尼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龙非哺乳类,奶龙何来奶?”奶龙和释迦牟尼不再对话,而是继续对弈,棋局终了,释迦牟尼也开悟为觉者。遂解曰:“奶龙本无奶,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是奶龙,你也是奶龙,人人都是奶龙,亿亿奶龙汇聚成芸芸众生,众生是自己的镜子,我观众生如奶龙,众生观我亦如是。

yu-e老师的回答中其实我还挺想看到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是怎么体现的。虽然我观察、交流的经历中了解了不少这样的例子,但也挺想看到不同的、更多的人关于这件事的看法。
coukou111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这里提出了一个我觉得(比前面)更好的问题,对于以标签化为前提的平权是好的么?虽然我没有立场提这个“让自己显得像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但我姑且认为,这种歧视既然是标签化的,那么标签化的平权至少是一个解决方案。虽然确实完全停止标签化也同样是一个方案(而且我一定程度上也持这样的幻想),但它真的实际么?
co老师的一些想法我还挺认同的,我想站在co老师的辩方和你一起交流交流
(虽然你可能更希望co老师来同你进行辩论,但既然这场辩论是公开的,请允许我也发表一些对你这些观点的看法哈哈。)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emonaid
coukou111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虽然0人问我,但我觉得这样讨论其实有点预设立场的嫌疑。yu-e老师的回答也采用了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的措辞。

按照你给出的论据,这种行为确实就是(你认为的)自我矮化。然而,这种论据实际上是你已经概括过,由你的立场理解的信息。哪些言论能够证明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其中采用的论据是个人的世界观的一部分,虽然你确实是和比较同频的yu-e老师进行的讨论,但从旁观者角度(像你说的那样,你期待的是公开的辩论),但我姑且觉得这种评价要有一个确切的对象比较好,不然很容易把讨论导向到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中。

其次,人的自由意志是会被环境影响的(视环境的程度甚至也能到你所说的支配的程度),所以其实你的说法是有一点高高在上的,你不能替自己立场以外的身份考虑所处的环境。有寓言云:释迦牟尼在江上与奶龙对弈,奶龙问:“猫非有腮类,胖猫怎潜水?”释迦牟尼对这个问题,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龙非哺乳类,奶龙何来奶?”奶龙和释迦牟尼不再对话,而是继续对弈,棋局终了,释迦牟尼也开悟为觉者。遂解曰:“奶龙本无奶,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是奶龙,你也是奶龙,人人都是奶龙,亿亿奶龙汇聚成芸芸众生,众生是自己的镜子,我观众生如奶龙,众生观我亦如是。

yu-e老师的回答中其实我还挺想看到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是怎么体现的。虽然我观察、交流的经历中了解了不少这样的例子,但也挺想看到不同的、更多的人关于这件事的看法。
coukou111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这里提出了一个我觉得(比前面)更好的问题,对于以标签化为前提的平权是好的么?虽然我没有立场提这个“让自己显得像既得利益者”的问题。但我姑且认为,这种歧视既然是标签化的,那么标签化的平权至少是一个解决方案。虽然确实完全停止标签化也同样是一个方案(而且我一定程度上也持这样的幻想),但它真的实际么?
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1、您举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我想表达的东西:现在流行的女权主义只停留在了“发现现象”,在后续的“原理归纳”中粗暴地将其归结为“女性歧视”,并且不提供建议,而是呼吁停止歧视。要么就是某种“强制岗位中保留xx%女性”这种提议w

同样拿您的例子来说,男女天生存在力量差异,这是事实。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没错,但如果止步于歧视,这个思考将堕入对具体群体的恨之中去。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判断者为了节约成本,将对身体素质的判断转移成了男/女的二分法上。如果在体力劳动的面试前,要求一份基本的体育素质测试成绩,并以成绩判断体力方面是否合格,那么是否就减少了女性员工的现状呢?
当然你可以说,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因为“男的看着能干活”,那这种脱离量化仅凭印象的判断肯定是歧视的一种,也是不合格的判断方式。可以设立制度惩罚不称职的评判者,并追加其他维度的考量,要求明确量化标准,在选择后公开选择理由等等。

2、目前女权主义的“撕掉标签”其实是在强化标签,就像上一个例子所说的,我所提倡的叫做“避免简单粗暴地标签化评判标准,扩大评判维度。”而你所提倡的叫“不能因为女性群体在某些方面普遍弱势而盲目歧视女性个体”。大家说得都没错,但后者是不是又将自己圈到了“女性”的群体里?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化了自己身上的标签。并且这是完全可以被任何群体仿效的。应届生可以说:“不能因为年龄小而歧视社会化程度,有人工作了二十年其社会化程度仍然不如一个在大学打了多份暑假工的应届生”那难道要要求每个公司必须招多少应届生吗?

3、强行改变观念就是强行改变他人的想法。还是最开始的例子。“建立多元评判标准”是客观方法论,“停止歧视女性”是主观思想。你可以要求一个人必须在HR工作时使用一套多元评判标准,但你不能要求他停止歧视女性,思想永远是自由的。他可以捏着鼻子招揽得分更高的女性进入公司,然后发现她干得的确很漂亮,从而对她产生改观。我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改变。认为某一种观念是“绝对正确”的从而直接改变观念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纳粹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
lemonaid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jtljtljt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高高在上是在玩梗啦。

但是他这里给出了“论据”实际上是经过[女性(先抛开标签化的问题)群体->部分女性(也许能称为极端)的发言->他的理解]这个过程处理过的。所以我说:对的,这样处理过后得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确实是一种自我矮化。但这样失真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我觉得标签化如果能带来暂时的、局部的、公平的福祉那么就是未尝不可的。我以前也很抗拒对自己进行任何的标签化,但生活经验让我感受到这样对人际相处并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所以你确实可以保持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的观点,也可以切身地去实践这一价值观,但不能辩驳这种“肮脏的”福利是不应该的。
coukou111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我不能准确验证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这一现象,在这之前,我对任何潜在的(没有接触过其观点)的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人不抱有这种预设。我个人更倾向对你(如果)给出的认为的女权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去讨论:如果一个言论对另一些具体的人和群体持有仇恨,那确实是“不平等的”、“不正确的”。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这基于环境的程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自由意志,那我要不玩梗地认为这种观点有点高高在上了。有些人的温饱水平是甚至不足以思考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的,把这些人抛在一边以哲学家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你只能说环境不能决定哲学家的自由意志。

整体上去除标签化在我的观察中暂时是不实际的。但一些情境中,去除一些可能带来偏见的标签是会更好:例如已经提到的求职。但我还是像对前一位的回答一样,如果标签化暂时是有用的,那就先让它使一部分人变得幸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持有一样高道德水准的观点。
蘭陵笑笑生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是由生产力和暴力因素所决定的,而这是由于男性和女性天生的生理差距所导致的。
何谓生产力因素?农耕社会的生产方式决定了具有体能优势的男性可以提供更多的生产力,这也促进了农耕社会重男轻女,注重早生多生,以这种方式来提高生产力。这种惯性也随着文化等传统观念因素一直延续至今;
何谓暴力因素?所有的原始文明至今都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征战,而男性凭借体能优势注定成为了军队的主力军,也使得军队所衍生出的政治实体同样以男性为主。而一个以男性为主的政治实体,即使是在和平年代也将会吸纳更多的男性作为行政的一员。这是因为同性的社交机会更多,而异性间的密切接触很有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丑闻,这变相为政治人员变动增加了阻碍。
而在现在,随着工业化的普及,一个追求解放的现代社会应该完全否弃农耕文明的前现代残余,坚决反对性别歧视。以上的这些性别观念都是在陈旧的生产关系中所建构出的文化观念,一种社会性别(gender)。以不同文明的历史举例:亚伯拉罕文明就是“亚当”取出的肋骨——作为男性身体附属物被凝视的女性客体“夏娃”;儒家文明则是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女子三从四德”;欧陆文明则是作为被否定的“male”而存在的“female”;如果是现代社会,则是常见的“男人要有男人的样子,女人要有女人的样子”,可这种样子又是谁定的?应当完全否定掉这些社会建构,只承认生理性别(sex)。以这种激进的态度来反对性别歧视,支持性别平等。
yu-e破站水龙王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怎么都回得那么长啊!打字很累的好不好!QAQ
Icon_404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果然只有这种时候,这种问题才能召唤来柠檬,(好长,看不了一点,
yu-e破站水龙王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emonaid
yu-e老师的回答中其实我还挺想看到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是怎么体现的。虽然我观察、交流的经历中了解了不少这样的例子,但也挺想看到不同的、更多的人关于这件事的看法。
1)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落后地区尤为明显。家长愿意投放在女儿身上的资源是有限的,反正女儿是“赔钱货”。
我想到《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里写道“女士只有在学院研究员的陪同下才能进入图书馆,否则就要出示介绍信”。显然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当代仍然存在巨大的惯性。

2)个人时间的分配不均,主要存在于已婚女性中。女性被迫承担了更多的家务以及照顾老人孩子的工作,导致可供她们自由支配的时间大大缩减了,是不利于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诚如恩格斯所说,母权制被推翻是女性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失败。

3)职场与经济的分配不均,比如刚才提到的同工不同薪,无论是晋升渠道还是可支配收入都是劣于男性的。

4)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最简单的例子是大部分女性被痛经和PMS困扰,但至今除了吃止疼片以外没有良好的解决方案。究其原因还是女性健康议题的投入不足。

再小的事情可以细微到办公室空调的温度,许多产品的设计以“男性生理”为基准制定(比如过大的一次性手套,我无论弹钢琴还是吉他都会觉得乐器过大十分不趁手),等等……生活中就处处会碰到这种“膈应”。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emonaid
ljtljtljt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高高在上是在玩梗啦。

但是他这里给出了“论据”实际上是经过[女性(先抛开标签化的问题)群体->部分女性(也许能称为极端)的发言->他的理解]这个过程处理过的。所以我说:对的,这样处理过后得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确实是一种自我矮化。但这样失真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我觉得标签化如果能带来暂时的、部分的福祉那么就是未尝不可的。我以前也很抗拒对自己进行任何的标签化,但生活经验让我感受到这样对人际相处并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所以你确实可以保持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的观点,也可以切身地去实践这一价值观,但不能辩驳这种“肮脏的”福利是不应该的。
coukou111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我不能准确验证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这一现象,在这之前,我对任何潜在的(没有接触过其观点)的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人不抱有这种预设。我个人更倾向对你(如果)给出的认为的女权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去讨论:如果一个言论对另一些具体的人和群体持有仇恨,那确实是“不平等的”、“不正确的”。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这基于环境的程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自由意志,那我要不玩梗地认为你高高在上了。有些人的温饱水平是甚至不足以思考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的,把这些人抛在一边以哲学家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你只能说环境不能决定哲学家的自由意志。

整体上去除标签化在我的观察中暂时是不实际的。但一些情境中,去除一些可能带来偏见的标签是会更好:例如已经提到的求职。但我还是像对前一位的回答一样,如果标签化暂时是有用的,那就先让它使一部分人变得幸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我之所以会对这个群体使用带有一定“恶意”的说法,原因就是我之前一直所提到的,对“平等”的追求一定是以打压其他群体来做到的。因为平等本身是没有定义的,有平等就一定会有不平等。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没有人可以脱离开不平等说一个完美的绝对平等。那么追求平等就一定要立一个敌人的靶子,通过攻击对方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法国大革命如此,女权主义也如此。

自由意志不是只有思考才会存在的。它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东西。自由意志的反面就是决定论,如果反对自由意志存在,那么就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由环境决定了。当然你可以说你没有那么极端,自由意志与环境的占比是动态浮动的,比如最穷的人是1%的自由意志和99%的环境影响。而这1%的自由意志显然无法影响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至少保有脱离现状,爱自己的力量。而正确的制度和思想,会把这种思想放大。但现在的女权主义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论。

我也没有说一次性地做改革呀ww我是十足的保守主义者,改良派w像我说的,在维持原有秩序的层面上,一点点地增加评判的维度。通过约束行为而引导思想,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但去除标签化,是一个“终极目的”。我们在倡导某种社会理论时,一定要有某个“终极目的”,其可以脱离其他而独立存在。
yu-e破站水龙王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1、您举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我想表达的东西:现在流行的女权主义只停留在了“发现现象”,在后续的“原理归纳”中粗暴地将其归结为“女性歧视”,并且不提供建议,而是呼吁停止歧视。要么就是某种“强制岗位中保留xx%女性”这种提议w

同样拿您的例子来说,男女天生存在力量差异,这是事实。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没错,但如果止步于歧视,这个思考将堕入对具体群体的恨之中去。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判断者为了节约成本,将对身体素质的判断转移成了男/女的二分法上。如果在体力劳动的面试前,要求一份基本的体育素质测试成绩,并以成绩判断体力方面是否合格,那么是否就减少了女性员工的现状呢?
当然你可以说,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因为“男的看着能干活”,那这种脱离量化仅凭印象的判断肯定是歧视的一种,也是不合格的判断方式。可以设立制度惩罚不称职的评判者,并追加其他维度的考量,要求明确量化标准,在选择后公开选择理由等等。

2、目前女权主义的“撕掉标签”其实是在强化标签,就像上一个例子所说的,我所提倡的叫做“避免简单粗暴地标签化评判标准,扩大评判维度。”而你所提倡的叫“不能因为女性群体在某些方面普遍弱势而盲目歧视女性个体”。大家说得都没错,但后者是不是又将自己圈到了“女性”的群体里?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化了自己身上的标签。并且这是完全可以被任何群体仿效的。应届生可以说:“不能因为年龄小而歧视社会化程度,有人工作了二十年其社会化程度仍然不如一个在大学打了多份暑假工的应届生”那难道要要求每个公司必须招多少应届生吗?

3、强行改变观念就是强行改变他人的想法。还是最开始的例子。“建立多元评判标准”是客观方法论,“停止歧视女性”是主观思想。你可以要求一个人必须在HR工作时使用一套多元评判标准,但你不能要求他停止歧视女性,思想永远是自由的。他可以捏着鼻子招揽得分更高的女性进入公司,然后发现她干得的确很漂亮,从而对她产生改观。我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改变。认为某一种观念是“绝对正确”的从而直接改变观念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纳粹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
1. 任何思想上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发展和迭代。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你无法否认当今的社会就是厌女的,因此归根结底依然跳不过“消除歧视”这一步骤。你所说的“只是呼吁消除歧视”我认为是女权主义的早期形式,这与“消除歧视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并不矛盾。首先消除歧视,其次提供“达到解放女性”这一目的的策略和手段。

2. 我认为现在的标签更像是一种策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先让小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再带动大部分地区。”我们暂时以“女性”这一标签发声和斗争,因为这样高效且有力。想要撕去标签和刻板印象,这是必不可少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策略,如果这会暂时地,局部地引发刻板印象的增强,那也不过是用药的副作用罢了。

3. 通过教育和说服的方式不是思想上的强行改变,思想也无法被强行改变,只有行为能。行为和态度会互相影响(这点你应该有亲身体会),先矫正行为,再改变人们的思想。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1、您举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我想表达的东西:现在流行的女权主义只停留在了“发现现象”,在后续的“原理归纳”中粗暴地将其归结为“女性歧视”,并且不提供建议,而是呼吁停止歧视。要么就是某种“强制岗位中保留xx%女性”这种提议w

同样拿您的例子来说,男女天生存在力量差异,这是事实。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没错,但如果止步于歧视,这个思考将堕入对具体群体的恨之中去。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判断者为了节约成本,将对身体素质的判断转移成了男/女的二分法上。如果在体力劳动的面试前,要求一份基本的体育素质测试成绩,并以成绩判断体力方面是否合格,那么是否就减少了女性员工的现状呢?
当然你可以说,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因为“男的看着能干活”,那这种脱离量化仅凭印象的判断肯定是歧视的一种,也是不合格的判断方式。可以设立制度惩罚不称职的评判者,并追加其他维度的考量,要求明确量化标准,在选择后公开选择理由等等。

2、目前女权主义的“撕掉标签”其实是在强化标签,就像上一个例子所说的,我所提倡的叫做“避免简单粗暴地标签化评判标准,扩大评判维度。”而你所提倡的叫“不能因为女性群体在某些方面普遍弱势而盲目歧视女性个体”。大家说得都没错,但后者是不是又将自己圈到了“女性”的群体里?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化了自己身上的标签。并且这是完全可以被任何群体仿效的。应届生可以说:“不能因为年龄小而歧视社会化程度,有人工作了二十年其社会化程度仍然不如一个在大学打了多份暑假工的应届生”那难道要要求每个公司必须招多少应届生吗?

3、强行改变观念就是强行改变他人的想法。还是最开始的例子。“建立多元评判标准”是客观方法论,“停止歧视女性”是主观思想。你可以要求一个人必须在HR工作时使用一套多元评判标准,但你不能要求他停止歧视女性,思想永远是自由的。他可以捏着鼻子招揽得分更高的女性进入公司,然后发现她干得的确很漂亮,从而对她产生改观。我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改变。认为某一种观念是“绝对正确”的从而直接改变观念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纳粹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
1. 任何思想上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发展和迭代。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你无法否认当今的社会就是厌女的,因此归根结底依然跳不过“消除歧视”这一步骤。你所说的“只是呼吁消除歧视”我认为是女权主义的早期形式,这与“消除歧视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并不矛盾。首先消除歧视,其次提供“达到解放女性”这一目的的策略和手段。

2. 我认为现在的标签更像是一种策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先让小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再带动大部分地区。”我们暂时以“女性”这一标签发声和斗争,因为这样高效且有力。想要撕去标签和刻板印象,这是必不可少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策略,如果这会暂时地,局部地引发刻板印象的增强,那也不过是用药的副作用罢了。

3. 通过教育和说服的方式不是思想上的强行改变,思想也无法被强行改变,只有行为能。行为和态度会互相影响(这点你应该有亲身体会),先矫正行为,再改变人们的思想。
我察觉到您努力地想要缩短字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我最后说一点点:
1、正如我对柠檬所说的,没有终极目的的社会建设是不负责任的。看到了一个现象,简单地归结了原理,并发起进攻。那么只会让社会陷入到连绵不休的战火中去。并不会建立,只是在破坏。
2、小部分区域富起来之后就会成为大部分区域,然后被更小部分的区域以“平等”的姿态发起新一轮的战争。这一点想必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就是现状。我仍然秉持着“平等是无止境”的说法。
3、认可。
yu-e破站水龙王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先说观点,我不认为女性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一种自我矮化。

1. 性别歧视与资源分配不均客观存在,这点不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所转移。认为“女性在争取平权方面要求太多了”实际上是一种微妙的、现代的性别歧视。

主观能动性是有上限和范围的。举例来说,某岗位有20个HC,但只招收5名女性,再譬如说女性员工晋升空间小、同工不同酬等等相当常见的社会现象。

我认为女权呼吁的社会平等是拒绝将结构化的问题推到个人(你不能晋升是因为你不够努力etc),这并不是一种“自我矮化”。

2. 我认同呼吁“机会平等”,equity和equality完全是两个概念。但从这个角度来说,原本就在社会资源分配中吃亏的女性更应该获得支持,争取权益才对。(如下图)


3. 个人的努力需要与社会的改革互相结合,每个人才能从中受益(包括男性)你刚才提到的某些“一刀切”的行为已经完全偏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那只是一种怠于自我发展的借口,但又想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自己捞好处罢了。
1、这种“歧视”和分配不均是存在很复杂的因素的,类似的说法也可以用在其他群体:文科生和理科生,本地人和外地人,应届生和经验者……如果单纯去以“群体”来划分的话,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是非常简单的事。因为只要被分类成了两个不同的群体,那么群体之间就一定存在差异,存在差异就一定不可能平等。女权主义者应抵制的不是结构化对自身群体的压迫,而是标签化对价值判断的二元分类。如果仅仅以女性群体自居而争取权益的话,或许可以暂时改变女性群体的处境,但反而更加加深了标签化和价值判断失格的影响,对今后的社会发展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2、像我刚才说的,要找到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实在是太简单了。如果要单纯予弱者以补偿,那么任何人都可以找到自己作为弱者的角度,然后寻求补偿不是吗?与其垫高脚下的砖块,不如更改标签化的,扁平化的评价标准,让各种身高的人都可以自由地观看球赛。这才是我们需要呼吁的。不以“985/211”为标准,不以男人女人为标准,去发挥每个人个性化的优势。我认为这才是机会平等的含义。

3、一刀切这里就不多继续了。而说起关于女性受到的物化,暴力,和伤害,我认为这些隐性的暴力与规训的确是需要改变的。但同样不能以暴制暴,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本身就是一种暴力,哪怕这种暴力的出发点是正确的。我甚至认可那些过度防卫的言论,因为人在受到伤害之前永远不知道自己受到的伤害有多大,所以在感到威胁时全力反抗即可。当然如果实在是自己过敏/造成的伤害过大,那么也要接受法律上的惩罚。
1. 差异必然存在,但差异不能默认歧视。女性生理结构导致不如男性有力量这是差异,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其他群体之间类似的因为差异而产生的不适当的区别对待也应该被摒弃,这并不能构成否定性别歧视的理由。

2. 说得很好,那如何不以“男性女性”为标准来发挥个性化的优势?比如之前所提到的同工同酬,难道要等哪天奇迹降临突然平等吗?想要无视标签,首先就要撕掉标签,思想的进步需要有人工干预才会实现。任凭其自由发展只会持续加大其中的不平等。

3. 何为强行改变他人的观念?如果这观念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且是错误的,我认为这应该被叫做“修正”。
1、您举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我想表达的东西:现在流行的女权主义只停留在了“发现现象”,在后续的“原理归纳”中粗暴地将其归结为“女性歧视”,并且不提供建议,而是呼吁停止歧视。要么就是某种“强制岗位中保留xx%女性”这种提议w

同样拿您的例子来说,男女天生存在力量差异,这是事实。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这是歧视没错,但如果止步于歧视,这个思考将堕入对具体群体的恨之中去。女性天生力量不如男性所以拒绝雇佣女性员工从事体力劳动,背后隐藏的原因是价值判断出现了问题,判断者为了节约成本,将对身体素质的判断转移成了男/女的二分法上。如果在体力劳动的面试前,要求一份基本的体育素质测试成绩,并以成绩判断体力方面是否合格,那么是否就减少了女性员工的现状呢?
当然你可以说,在成绩相同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男性,因为“男的看着能干活”,那这种脱离量化仅凭印象的判断肯定是歧视的一种,也是不合格的判断方式。可以设立制度惩罚不称职的评判者,并追加其他维度的考量,要求明确量化标准,在选择后公开选择理由等等。

2、目前女权主义的“撕掉标签”其实是在强化标签,就像上一个例子所说的,我所提倡的叫做“避免简单粗暴地标签化评判标准,扩大评判维度。”而你所提倡的叫“不能因为女性群体在某些方面普遍弱势而盲目歧视女性个体”。大家说得都没错,但后者是不是又将自己圈到了“女性”的群体里?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强化了自己身上的标签。并且这是完全可以被任何群体仿效的。应届生可以说:“不能因为年龄小而歧视社会化程度,有人工作了二十年其社会化程度仍然不如一个在大学打了多份暑假工的应届生”那难道要要求每个公司必须招多少应届生吗?

3、强行改变观念就是强行改变他人的想法。还是最开始的例子。“建立多元评判标准”是客观方法论,“停止歧视女性”是主观思想。你可以要求一个人必须在HR工作时使用一套多元评判标准,但你不能要求他停止歧视女性,思想永远是自由的。他可以捏着鼻子招揽得分更高的女性进入公司,然后发现她干得的确很漂亮,从而对她产生改观。我认为这是一种健康的改变。认为某一种观念是“绝对正确”的从而直接改变观念是一件很危险的事,纳粹就是这方面的极端例子。
1. 任何思想上的改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发展和迭代。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环境影响着人的价值判断,你无法否认当今的社会就是厌女的,因此归根结底依然跳不过“消除歧视”这一步骤。你所说的“只是呼吁消除歧视”我认为是女权主义的早期形式,这与“消除歧视后我们需要做什么”并不矛盾。首先消除歧视,其次提供“达到解放女性”这一目的的策略和手段。

2. 我认为现在的标签更像是一种策略,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就好像“先让小部分地区富裕起来,再带动大部分地区。”我们暂时以“女性”这一标签发声和斗争,因为这样高效且有力。想要撕去标签和刻板印象,这是必不可少的。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策略,如果这会暂时地,局部地引发刻板印象的增强,那也不过是用药的副作用罢了。

3. 通过教育和说服的方式不是思想上的强行改变,思想也无法被强行改变,只有行为能。行为和态度会互相影响(这点你应该有亲身体会),先矫正行为,再改变人们的思想。
我察觉到您努力地想要缩短字数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那我最后说一点点:
1、正如我对柠檬所说的,没有终极目的的社会建设是不负责任的。看到了一个现象,简单地归结了原理,并发起进攻。那么只会让社会陷入到连绵不休的战火中去。并不会建立,只是在破坏。
2、小部分区域富起来之后就会成为大部分区域,然后被更小部分的区域以“平等”的姿态发起新一轮的战争。这一点想必现在大家也看到了,就是现状。我仍然秉持着“平等是无止境”的说法。
3、认可。
体谅一下老年人费劲码字儿的乏力吧!ww

1. 那是因为现在许多的做法是过激且不恰当的,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被一波言论带跑偏了,假借“平权”的大旗宣泄个人情绪,甚至只是单纯地爱挑起战争的大有人在,这已经完全脱离了女权主义的初衷。但你不能否认这套思想的本源是进步的。任何理论付诸实践时都会产生本土化的改变,但很可惜在中国我目前没有看到比较符合社会现状的女权主义思想。从这点来说还是任重道远了。

2.平等是无止境的,大部分事情都像在打地鼠。打掉一个会有新的问题冒出来,那以后再去解决新的问题就好,这不应该成为阻碍实施现有策略的绊脚石。人类都是盲人摸象,如同上文所说,没有最优解。
Lj
ljtljtljt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lemonaid
ljtljtljt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高高在上是在玩梗啦。

但是他这里给出了“论据”实际上是经过[女性(先抛开标签化的问题)群体->部分女性(也许能称为极端)的发言->他的理解]这个过程处理过的。所以我说:对的,这样处理过后得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确实是一种自我矮化。但这样失真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我觉得标签化如果能带来暂时的、部分的福祉那么就是未尝不可的。我以前也很抗拒对自己进行任何的标签化,但生活经验让我感受到这样对人际相处并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所以你确实可以保持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的观点,也可以切身地去实践这一价值观,但不能辩驳这种“肮脏的”福利是不应该的。
coukou111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我不能准确验证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这一现象,在这之前,我对任何潜在的(没有接触过其观点)的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人不抱有这种预设。我个人更倾向对你(如果)给出的认为的女权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去讨论:如果一个言论对另一些具体的人和群体持有仇恨,那确实是“不平等的”、“不正确的”。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这基于环境的程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自由意志,那我要不玩梗地认为你高高在上了。有些人的温饱水平是甚至不足以思考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的,把这些人抛在一边以哲学家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你只能说环境不能决定哲学家的自由意志。

整体上去除标签化在我的观察中暂时是不实际的。但一些情境中,去除一些可能带来偏见的标签是会更好:例如已经提到的求职。但我还是像对前一位的回答一样,如果标签化暂时是有用的,那就先让它使一部分人变得幸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我之所以会对这个群体使用带有一定“恶意”的说法,原因就是我之前一直所提到的,对“平等”的追求一定是以打压其他群体来做到的。因为平等本身是没有定义的,有平等就一定会有不平等。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没有人可以脱离开不平等说一个完美的绝对平等。那么追求平等就一定要立一个敌人的靶子,通过攻击对方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法国大革命如此,女权主义也如此。

自由意志不是只有思考才会存在的。它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东西。自由意志的反面就是决定论,如果反对自由意志存在,那么就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由环境决定了。当然你可以说你没有那么极端,自由意志与环境的占比是动态浮动的,比如最穷的人是1%的自由意志和99%的环境影响。而这1%的自由意志显然无法影响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至少保有脱离现状,爱自己的力量。而正确的制度和思想,会把这种思想放大。但现在的女权主义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论。

我也没有说一次性地做改革呀ww我是十足的保守主义者,改良派w像我说的,在维持原有秩序的层面上,一点点地增加评判的维度。通过约束行为而引导思想,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但去除标签化,是一个“终极目的”。我们在倡导某种社会理论时,一定要有某个“终极目的”,其可以脱离其他而独立存在。
请原谅我对哲学概念的不明晰,为什么说“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呢,在我看来实现平等的方法论正是增加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去除特权呀?我们之所以唾弃现在的部分女权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抛弃多维度的评判标准,而单单用“女性”这一标签去追求平等吗
坐忘道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是个很粗糙的问题,讨论价值有限。
首先这种表述默认了“我在表达我被压迫那就是在矮化自己”,那如此推定,你觉得有色人种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变革是不是自我矮化?如果答案是否,那你应该注意到了自己的偏见。
另外就是它暗含了一个前提:女性必须在现有规则下“自我肯定”,否则就是“自我矮化”。把服从压迫体系包装成积极,而把挑战压迫体系污名化为矮化。把维护尊严的行动倒转解释为缺乏尊严,有非常明显的父权逻辑下的防御性动作。
已经预设了立场,讨论空间在哪里,建议下次钓鱼换个有意思点的问题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ljtljtljt
coukou111
lemonaid
ljtljtljt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高高在上是在玩梗啦。

但是他这里给出了“论据”实际上是经过[女性(先抛开标签化的问题)群体->部分女性(也许能称为极端)的发言->他的理解]这个过程处理过的。所以我说:对的,这样处理过后得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确实是一种自我矮化。但这样失真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我觉得标签化如果能带来暂时的、部分的福祉那么就是未尝不可的。我以前也很抗拒对自己进行任何的标签化,但生活经验让我感受到这样对人际相处并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所以你确实可以保持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的观点,也可以切身地去实践这一价值观,但不能辩驳这种“肮脏的”福利是不应该的。
coukou111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我不能准确验证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这一现象,在这之前,我对任何潜在的(没有接触过其观点)的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人不抱有这种预设。我个人更倾向对你(如果)给出的认为的女权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去讨论:如果一个言论对另一些具体的人和群体持有仇恨,那确实是“不平等的”、“不正确的”。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这基于环境的程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自由意志,那我要不玩梗地认为你高高在上了。有些人的温饱水平是甚至不足以思考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的,把这些人抛在一边以哲学家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你只能说环境不能决定哲学家的自由意志。

整体上去除标签化在我的观察中暂时是不实际的。但一些情境中,去除一些可能带来偏见的标签是会更好:例如已经提到的求职。但我还是像对前一位的回答一样,如果标签化暂时是有用的,那就先让它使一部分人变得幸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我之所以会对这个群体使用带有一定“恶意”的说法,原因就是我之前一直所提到的,对“平等”的追求一定是以打压其他群体来做到的。因为平等本身是没有定义的,有平等就一定会有不平等。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没有人可以脱离开不平等说一个完美的绝对平等。那么追求平等就一定要立一个敌人的靶子,通过攻击对方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法国大革命如此,女权主义也如此。

自由意志不是只有思考才会存在的。它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东西。自由意志的反面就是决定论,如果反对自由意志存在,那么就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由环境决定了。当然你可以说你没有那么极端,自由意志与环境的占比是动态浮动的,比如最穷的人是1%的自由意志和99%的环境影响。而这1%的自由意志显然无法影响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至少保有脱离现状,爱自己的力量。而正确的制度和思想,会把这种思想放大。但现在的女权主义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论。

我也没有说一次性地做改革呀ww我是十足的保守主义者,改良派w像我说的,在维持原有秩序的层面上,一点点地增加评判的维度。通过约束行为而引导思想,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但去除标签化,是一个“终极目的”。我们在倡导某种社会理论时,一定要有某个“终极目的”,其可以脱离其他而独立存在。
请原谅我对哲学概念的不明晰,为什么说“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呢,在我看来实现平等的方法论正是增加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去除特权呀?我们之所以唾弃现在的部分女权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抛弃多维度的评判标准,而单单用“女性”这一标签去追求平等吗
如何定义平等?平等本身就是在杀死除了平等以外的所有标准。因为只要有差异就会导致不平等。去除特权,追求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其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世俗平等”,而是为了“灵魂上的平等”,即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
平等的本质是“否定不平等”,因此追求平等者一定会以批判不公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因此一切复杂的维度都会被转化成“平等——不平等”的二元对立
坐忘道
Re: Re: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coukou111
ljtljtljt
coukou111
lemonaid
ljtljtljt
对于你说的第一点,我认为论据本来就是由辩论者概括,理解的信息啊。咱又不是那种非常严肃的新闻媒体,又是在这种非主流的平台,当然可以对一件事进行自己的剖析判断啦,需要讨论的是这样的概括理解是否与事实相悖。我倒是认为一旦这种评价有了某个确切的对象,才容易将讨论导向情绪化的对号入座,从对一种社会现象的讨论变为对某个人的人身攻击,参考最近的杨景媛事件。

是的,人的自由意志会被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影响,这点我也赞同你。但我其实不觉得co老师高高在上,因为他也并没有替立场以外的身份做出决定,我更愿意称之为共情。

第二点,我依旧赞同co老师的意见。就像我们不会以暴力去制止暴力,我们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至于你说这实际吗,我认为这不是光靠我们嘴皮子上说说就能得出结果的,得依靠实践,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高高在上是在玩梗啦。

但是他这里给出了“论据”实际上是经过[女性(先抛开标签化的问题)群体->部分女性(也许能称为极端)的发言->他的理解]这个过程处理过的。所以我说:对的,这样处理过后得到的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确实是一种自我矮化。但这样失真的“论据”得出的结论似乎并没有多大意义。

最后,我觉得标签化如果能带来暂时的、部分的福祉那么就是未尝不可的。我以前也很抗拒对自己进行任何的标签化,但生活经验让我感受到这样对人际相处并没有多大实际的帮助。所以你确实可以保持不应该用标签化去解决标签化的观点,也可以切身地去实践这一价值观,但不能辩驳这种“肮脏的”福利是不应该的。
coukou111感谢回复!果然讨论就是要大家热热闹闹地来!很开心喔~

关于论据的问题,其实我最初只是想用足够博人眼球的目光来让秧秧姐下场对线,所以多多少少有点标题党的嫌疑。我真正想说的其实就是后面的第二部分的回复。但这方面的论据我也可以提供:

比如生活在重男轻女家庭里的孩子。重男轻女首先是一个不可抵抗的环境,也是一个十分沉重的负担,会对人的童年和心智造成不可磨灭的打击。但现如今的女权思想,大部分情况下是剖析原生家庭,分析不公现象,批判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社会改革。那么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如果接受了女权主义的思想,她可能会成为一个沉浸在委屈和质疑中,对家人,性别,男性群体去恨的人。最终她很可能滑坡到一个又一个低谷中去。恨不会改善现状,只会阻碍一个人享受生活。

但如果她明白自己才是唯一爱自己的那个人,明白自己可以掌控自己的生活。那么她很可能会承担起生命的责任,扩充自己生命的维度。
女权应该反对的是重男轻女的思维方式,但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恨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后者就会导致自我矮化,因为她将过错和救赎全都推给了另一个人。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否则就变成了决定论——一个人生来就由其所属的环境决定了。我并没有高高在上地批判,我只是认为,哪怕环境影响到了自己,人也应该抱有一种超越环境的精神和意志。而非分析环境到底是怎么影响自己的,这或许有意义,但只分析而不超越是完全无意义的内耗。


接下来说标签化是否实际。我认为去除标签化至少在平衡群体上要实际得多。因为后者是无任何建树的拆东墙补西墙。群体之间的差异永远无法抹平,这种强行平等的做法只会让仇恨转移而非消失。而前者哪怕不能立刻消除标签化和扁平化的价值判断,至少多元化,哪怕多一两个维度的评判标准都会让社会进步一些。
我不能准确验证如今的女权主义者大多的是具体的人和群体这一现象,在这之前,我对任何潜在的(没有接触过其观点)的自称女权主义者的人不抱有这种预设。我个人更倾向对你(如果)给出的认为的女权主义者的不当言论去讨论:如果一个言论对另一些具体的人和群体持有仇恨,那确实是“不平等的”、“不正确的”。

环境的确会影响自由意志,但不能决定自由意志:这基于环境的程度是错误的。如果你真的完全认为环境不能决定自由意志,那我要不玩梗地认为你高高在上了。有些人的温饱水平是甚至不足以思考自由意志这样的想法的,把这些人抛在一边以哲学家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你只能说环境不能决定哲学家的自由意志。

整体上去除标签化在我的观察中暂时是不实际的。但一些情境中,去除一些可能带来偏见的标签是会更好:例如已经提到的求职。但我还是像对前一位的回答一样,如果标签化暂时是有用的,那就先让它使一部分人变得幸福。你不能要求每一个人都像你一样有很高的道德水准。
我之所以会对这个群体使用带有一定“恶意”的说法,原因就是我之前一直所提到的,对“平等”的追求一定是以打压其他群体来做到的。因为平等本身是没有定义的,有平等就一定会有不平等。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没有人可以脱离开不平等说一个完美的绝对平等。那么追求平等就一定要立一个敌人的靶子,通过攻击对方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法国大革命如此,女权主义也如此。

自由意志不是只有思考才会存在的。它是存在于每个人身体里的东西。自由意志的反面就是决定论,如果反对自由意志存在,那么就说明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完全由环境决定了。当然你可以说你没有那么极端,自由意志与环境的占比是动态浮动的,比如最穷的人是1%的自由意志和99%的环境影响。而这1%的自由意志显然无法影响他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我觉得至少保有脱离现状,爱自己的力量。而正确的制度和思想,会把这种思想放大。但现在的女权主义我认为并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法论。

我也没有说一次性地做改革呀ww我是十足的保守主义者,改良派w像我说的,在维持原有秩序的层面上,一点点地增加评判的维度。通过约束行为而引导思想,最终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平衡。但去除标签化,是一个“终极目的”。我们在倡导某种社会理论时,一定要有某个“终极目的”,其可以脱离其他而独立存在。
请原谅我对哲学概念的不明晰,为什么说“平等本身就是一种抛弃了多维度评判标准的二分法”呢,在我看来实现平等的方法论正是增加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去除特权呀?我们之所以唾弃现在的部分女权不也正是因为他们在抛弃多维度的评判标准,而单单用“女性”这一标签去追求平等吗
如何定义平等?平等本身就是在杀死除了平等以外的所有标准。因为只要有差异就会导致不平等。去除特权,追求多维度的评判标准,其目的不是为了达到“世俗平等”,而是为了“灵魂上的平等”,即生命权,财产权,自由权。
平等的本质是“否定不平等”,因此追求平等者一定会以批判不公来保持自己的道德纯洁。因此一切复杂的维度都会被转化成“平等——不平等”的二元对立
很奇怪的是讨论了这么多居然才开始明确“平等”的概念……
我猜这种语境下更多会采用政治哲学里对平等的定义而不是↑
coukou111别字小鬼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Re: 有喜欢杨景媛、傅首尔吗?
仅镜像
坐忘道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coukou111
yu-e
坐忘道
yu-e
坐忘道
yu-e想看更多这样有理性辩论和思想碰撞的帖子w
还是别了吧,大多回复和理性辩论几乎没什么关系(不知道在讲些什么)
楼主无非是有些被恶女羞辱的XP,在现实中找到了大众都知晓的形象,这两位可能突破了有些人对于性幻想中的恶女的想象而已。至于为什么会吵这么多还不是因为沾上了最有流量的话题……
我知道双方在说些什么的,且他们都逻辑自洽,作为旁观者来说看着还是很有趣的w
……?那我还挺好奇前三四页几位主要辩手到底在讲啥
=.=那我说的肯定是coco和女二之间的辩论呀……
早晚找个机会把您也拖下水。

一想到您痛苦地打一长段字的样子就让人心旷神怡啊w
我是不会跟你辩论的~除非真的有很难崩的言论我会出来骂几句w
为什么!!

明明这样既可以享受您打长段文字的痛苦又可以最快地偷学知识来着

我到底能说出什么言论才能让您骂几句(x)
首先你要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w
一些女权主义者“号召”“倡导”社会变革,本质上是否是一种自我矮化?

1、她们首先否定了自己具有解决问题,掌控生活的能力。并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粗暴地使用二分法归结到男女问题上去。也否定了“只有自己最爱自己”。期待世界改变,抹杀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就比如很多时候会说“xxx是环境影响她去做的”。但当她主动决定做这件事的时候,这就是她的自由意志在发挥作用。人的自由意志是不会被环境支配的。

2、很多情况下,其呼吁的平等并非“机会平等”,而是没完没了的“平权”,这种平等不如说和过去大家吃大锅饭一样,也是一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有一种“大家手拉手站在门前,一起迈左脚往前走”一样的荒谬。

综上所述,我认为没有提出建设性的未来,只是单纯把某种现实中的社会现象二分为男女现象,并呼吁女权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自我阉割和自我矮化。
是个很粗糙的问题,讨论价值有限。
首先这种表述默认了“我在表达我被压迫那就是在矮化自己”,那如此推定,你觉得有色人种表达自己的诉求要求变革是不是自我矮化?如果答案是否,那你应该注意到了自己的偏见。
另外就是它暗含了一个前提:女性必须在现有规则下“自我肯定”,否则就是“自我矮化”。把服从压迫体系包装成积极,而把挑战压迫体系污名化为矮化。把维护尊严的行动倒转解释为缺乏尊严,有非常明显的父权逻辑下的防御性动作。
已经预设了立场,讨论空间在哪里,建议下次钓鱼换个有意思点的问题
我不喜欢这种表述,即“我表达我被压迫是在矮化自己”。女权主义者的特点是,将主体消亡,以群体身份代替了个体选择——我不是自由个体,但我是受害者,所以我代表正义。在这种前提下,有色人种也同样是自己隐藏了自己的主体。我不会因为群体不同而改变看法。

我并不是说自我肯定,而是说她们放弃了自己作为自由个体所能做到的事情。用群体遭受到的处境代替自己的处境。“一想到世界上有人买不到卫生巾我就会流泪。”就是这样的情况。

表达自己的反抗当然是可以的,但作为政治诉求并不合格。反抗代表的是“否定”,但缺少“否定之否定”。那么没有建立高楼,只有破坏秩序,最后会陷入到无限否定的深渊中去。

“承认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爱自己”,是对每一个个体的希望。放弃自我的主体性,选择投靠集体的怀抱,用道德批判来抱团取暖,在我看来是一种自我矮化。

我不预设立场秧秧姐还怎么生气骂我(x)